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
一场大雪过后,天地间白茫茫一片,草木都覆上了一层雪白。路两旁的树木在大雪中形成了多姿的形态,有的低头垂向地面,有的枝丫伸向天空,而那巨大如伞盖一般矗立的,便是青松了。
松树生命力顽强,对环境的适应性强,在我国分布广泛,以其卓越的逆境适应能力而著称。不论是贫瘠的土地,还是苦寒的高原,都有松树生长的影子。
古人早早便把松的特性与人的品性联系到一起。《庄子》记载,仲尼曰:“受命于地,唯松柏独也正,在冬夏青青;受命于天,唯尧舜独也正,在万物之首,幸能正生,以正众生。”在孔子看来,树木的生命力都来自大地,而其中只有松柏最有正气,所以能冬夏常青。每个人都受命于天,只有尧舜最有正气,他们道德品行最为端正,所以也能端正他人的品行。有了这样的一身正气,就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,能够抵御一切严寒,风雪缱绻不改其色。
《礼记·礼器》有言:“如松柏之有心也……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。”松柏内心有大节,所以才一年四季从头到尾总是郁郁葱葱,枝叶永不凋落。之后,《礼记·礼器》又讲道,“故君子有礼,则外谐而内无怨”。君子有礼,也恰是如此,君子内心本性美好,由内而外的思想行为都是和谐统一的,内心不会有任何怨气。
松树雄伟苍劲、经年不凋,但其最傲然独立还要在寒冷时节。北宋诗人邹浩曾在寒冬时节写了一首《留别兴安唐叟元老推官》:“风前火烈逢真玉,雪后大寒见老松。携得此心归北去,与君无处不相逢。”这是一首送别诗,诗人以烈火炼真玉、大寒试老松为喻,一热一冷间,表达了无法折断、不可改变的贞心和志向。
1960年,陈毅元帅曾写了一组组诗《冬夜杂咏》,其中首篇即《青松》:“大雪压青松,青松挺且直。要知松高洁,待到雪化时。”诗人把松放到了一个严酷的环境中,青松被大雪笼盖,虽然饱受酷压,却挺拔不弯,刚强的意志可见一斑。而扛过了艰难困苦,青松却并未炫耀,待到雪化之时,青松将更显其高洁的本性。在这里,“大雪”寓意革命的艰难历程,而“青松”寓意革命者的百折不挠。虽然道路坎坷、环境险恶,但是革命者依然有着不屈的精神和不改的志向。“青松”正是共产党人人格力量的体现,是共产党人不畏艰难、雄气勃发、历久弥坚的精神的形象再现。